第四十三章 夏花(3 / 4)

加入书签

而人工孵化的鱼苗,从孵化到长成“夏花”,前期投入少(相对而言),不需要太多人手,人力成本低。

正好适合“单打独斗”的李笠。

所以,他借着养螃蟹的名义,在鱼塘周围扎了一圈竹栅栏,掩人耳目,不让别人靠近,自己偷偷孵化鱼苗。

历时将近一个月,精心饲养的鱼苗,已经长成“夏花”,只要尽快脱手,村里没有谁会注意到。

吴氏站在鱼塘边,看着捞上来的“寸鲩”鱼苗,又看看儿子“寸鲩”,手不住的抖。

“乌子”慢慢长大,过了五到十日,个头长到一寸,就成了俗称“寸片”的鱼苗,因为鱼苗繁殖大多在夏天,故而又称“夏花”。

在后世,“夏花”鱼苗是商品鱼苗的初级规格,鱼苗孵化场可以将其对外出售。

若继续饲养,过得两个多月,到了秋天,鱼苗大概有五寸长,名为“秋花”,体质更强、更容易养活。

从鱼卵孵化到“夏花”,全程大概一个月时间,可以在岸上鱼塘进行。

而在这个时代,诸如鲩鱼(草鱼)、鲢鱼(鲢鱼、鳙鱼)等鱼苗,都要在江河里捕捞,还得用专门的细眼网捕捞。

她的儿子,确实能孵化鲩鱼苗,还不用投放饲料,就把鱼苗从“水花”养成“夏花”,这简直是奇迹。

李笠搀着吴氏,低声说:“娘,接下来,我们留一部分鱼苗自己养,大部分鱼苗,是要卖掉的,具体怎么卖,孩儿有办法。”

“但是,此事非同小可,不能让别人知道孩儿能孵化鲩鱼苗,所以,从今日起,无论谁打听,娘都要说不清楚,若有人纠缠不休,只管让他们来找我。”

捕捞鱼苗可不容易,首先得选好合适的水域,水流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要确定水里有鱼苗群活动。

其次,所用的网,网眼不能太大,但网眼小了,捞上来的小杂鱼就多了,渔民靠着肉眼在捞上来的小鱼里挑选所需鱼苗,很费精力。

第三,网上来的鱼苗,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受伤,那么就很难养活,所以为了捕捞足够多的鱼苗,渔民们会很累。

辛辛苦苦捕捞到的鱼苗,若要卖出好价钱,得带到岸上鱼塘暂养,养个几日,受伤的鱼苗死亡殆尽,活下来的鱼苗才是健康的鱼苗。

若想获得足够多的鱼苗,渔民们要忙上月余,每天起早贪黑,在江河中不断撒网、收网,风吹日晒,十分辛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