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不食周粟的首阳山(2 / 2)

加入书签

(本章完)

“汪精卫年轻时候的事迹都是口口相传的典故,现在已经没有底线了,按我们线报的消息,估计晚节难保!”

“我平常喜欢看历史,在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做伯夷、三儿子叫叔齐。这个小国在如今的秦皇岛一带,那时候的思想就有‘长兄为父’,所以长子会继承国家是合乎礼法的。但是每个为人父的都有情缘宠爱家中最小最弱还不是很聪明的那个小儿子,所以就出现了流传下来的典故。孤竹国君死了,按照当时的常礼,长子应该即位。但清廉自守的伯夷却说:‘应该尊重父亲生前的遗愿,国君的位置应由叔齐来作。’于是他就放弃君位,逃到孤竹国外。大家又推举叔齐作国君。叔齐说:‘我如当了国君,于兄弟不义,于礼制不合。’也逃到孤竹国外,和他的长兄一起过流亡生活。”

委员长边走边饶有兴致的摸了下头皮,已经没有头发的脑袋摸着好似更能开阔思维。陈克难总在侧身后半步的距离跟着,虽然这故事他也知道,不过旧事重提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意境。

“要是就这样伯夷叔齐也就名声止于此了,他们的后文很精彩也让人有争议。伯夷叔齐在流浪到周国去途中遇见了周武王伐纣的大军,原来这时周文王已经死去,周武王用车拉着周文王的木主奔袭商纣。伯夷叔齐就拦路谏言:‘父死不下葬,就出兵讨伐,为不孝!以臣子身份来讨伐君主这不仁!’虽然这样周文王还是让两人走了。后来周武王灭掉了商朝,建立周朝。伯夷叔齐认为这种做法太可耻了,发誓再不吃周朝的粮食。而当时的思想是‘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率土之臣莫非王臣’。两人到首阳山上采薇菜吃,转念想野菜也是周朝的,于是就饿死在首阳山之上。”

陈克难依旧谦卑的听着故事,因为他知道委员长本意不在故事流传下来本身的意思,肯定有所指。

“这件事情要是放在当今乱世,礼崩乐坏,还有这种信念,坚持原则的人都会成为伟人。而汪精卫这人一声名就终究让自己给践踏,可悲!可叹!”

“委员长,101属原永州教官苗水南已经进入南京,这人做事滴水不漏,个中大局他会斡旋的。”陈克难见委员长话说完,唠叨的话尽兴了才抛出重点。

“很好,这人虽然不是决定点,可也是一个搅屎棍。让他弄的恶气冲天的可真烦心事情,能给他设多深的陷阱,让苗水南挖多深的坑。既然不做伯夷、叔齐,那就让他走宦官的结局。”

委员长走到秋黄的乔木前,看着弥漫燃烟的重庆。他能分辨出来那些是炊烟那些是硝烟,但是更愿意把这里看成硝烟,因为没结束的战争是不能有休闲和气的幻想

有时候你真的要小心谨慎,飞过来的名誉可能会让你遗臭万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