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兵贵神速(2 / 3)

加入书签

闫东山笑了笑,“没想到这小子,竟然能重新做回参谋”

“我派他去跑后勤了,先踏踏实实干几年再说。”高燕道:“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那些天马行空的怪念头。你部速度休整,什么时候能够出发打庆都?早一天打下庆都,第二团也就能够追上来了。”

“我部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一手军令,一手发兵,绝无二话。”闫东山信心满满。

高燕就是喜欢这种雷厉风行的部下,果然签了军令。闫东山也果然是说走就走,挥兵赶往庆都。

从唐县到庆都县不过三十里许,闫东山下午出兵,傍晚已经在庆都城下按营寨扎了。从整个战场态势而言,第一师第一团果然如同尖刀一般,从阿巴泰和洪承畴的侧肋捅了进去。

现在虽然都是第一团,但是不少弟兄们依然佩戴着游击军和配军营时期的军章,这点就很不好。

“这也是得看机缘。”高燕道:“多少老兄弟战死沙场,多少老兄弟因为旧疾退出沙场,最后也没挣到,实在是让人惋惜。”

“青山依旧在啊……”闫东山摇了摇头,道:“听说总参派了袁宗第去说服闯逆余部归顺。呵呵,听陛下说过,当初在居庸关连脑浆子都打出来了,没想到现在转而要成一家人了。”

“天下都是大明的,当然是一家人。”高燕虽然坚持着主流论调,声线里却带着一丝不屑:“这叫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不过闯逆余部有没有用也很难说,跟东虏军打下来的战果不容乐观。”

“说到东虏,”闫东山突然道,“我军只守龙泉关,不守倒马关……不会有意外吧?”

此时清军东路军的主力部队,正在冀中平原与第一师第二团、第三团、骑兵团交战,根本没想到自己的侧翼会在短短数日内就被人突破到了阜平。

实际上,因为阜平和唐县靠近山地,不适合大军展开,一直没有被洪承畴视作要地。以他对战场局势的判断:最佳策略是以人多的优势打击人少的明军,而不是用等数量的军队与明军比精锐,此所谓蚁多咬死象,就算打不过你,用人海淹死你总是可以的。

从这点上来说,第一团的成功其实是拣了第二团的便宜。不过第一师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却没想到这种局面。

因为洪承畴不是泛泛之辈,而阜平与唐县乃是太行山孔道之一,沟通山西的要地,焉能不设重兵?这也是高燕让第一团走阜平然后东进的原因。

高燕沉吟片刻。道:“东虏在山西的多铎部主力驻扎忻州、定襄一带。未必不会摆出疑兵,走龙泉关打阜平抄我后路。所以我在阜平放了一个司,固守关隘。但他们要走倒马关的话,就得先行北上三、四百里路才有入山孔道。”

闫东山还是有些不放心,却安慰自己道:“那边儿总不至于连人家走了三四天都没发现。”

“说起来,也有参谋提到过这个问题,不过可能性实在太低。”高燕道。

“那个当初在战场上捣乱的孙子?”闫东山突然问道。

高燕捋了捋肩章上的缨络,道:“除了他还有谁?看来他的不着调已经连你们都知道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