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宝岛1(3 / 4)

加入书签

现在皇帝要大用钱敏,看来这子时来运转要一飞冲了,不求日后还有孝敬,总得留几分香火情在。

兴建造船业,进行大海船的制造,尽快收复台湾,这些都是徐梁日程上迫在眉睫的事。因为在他的记忆中,福建的佃变恐怕就在近期会爆发出来。而福建本身就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方,要想解决土地问题除了向外扩张再无他法。

对福建而言最方便的地方,就是台湾岛了。

在这移民这事上有两个阻碍,一个是郑芝龙,另一个是在岛上的荷兰人。

相比之下郑芝龙的阻碍更大一些,因为他也主张移民台湾。与徐梁的区别在于,郑芝龙要一个属于郑家的台湾,而徐梁却是要大明的台湾。

于泽海虽然只是个参将,但舟山这个地理位置实在太重要了。

在后世是东海舰队的三大主要军港之一,在此时也是对日走私贸易的重要出发点之一。至于世界性渔场的地位,在眼下却没有太显著的表现。反倒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山东已经有人来舟山采购花岗岩、凝灰岩和海砂了。

徐梁见于泽海只是例行安抚,同时让他着手准备浙江水师学堂的建设,招募水手。于泽海此人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一般,最后死于南明内部争斗上。十分不值。不过连南明内部的人都斗不过,可见此人能力也是一般。

“你你麾下这个钱敏,是何人物?”在于泽海的汇报中,徐梁倒是对一个一笔带过的人物产生了兴趣。从报告上看,宁波府最近三年的造船数量节节攀升,除了山东水师建立之后的需求量增大,在生产技艺上也必然有所改进,而且这种改进正随着工饶熟练度上升而越发明显。

“回陛下,”于泽海在脑中想了想,“此人本是粤籍,随父祖流亡至此。因其家中世代造船,故而崇祯十七年他父亲去世,末将便以其为总工头,负责督造战舰。他虽然年轻,但各门手艺精通,确是个不可多得人才。”

这也是徐梁注定入闽的原因,如今国内可以算是一方藩镇的军阀,也只有郑芝龙一人了。历史证明,他不会介意长子郑成功正在海军大学读书。不过历史也证明,郑芝龙作为一个投机者,远胜于一个枭雄。

东海海商海盗集团在王直、徐海等饶经营下达到了顶峰。

“既然是人才,就要放手去用。”徐梁让柳如是将钱敏的名字记了下来,备注中又写了:江南造船厂。

从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来看,最近五十年内,主要还得依靠船舶作为对外扩张的主要工具,所以造船业势必得跟上大明的扩张需求。在面对西方殖民者的时候,起码要有与之海战的能力,确保登陆部队完成登陆作战。

柳如是脑中一过,知道这事该交给工部去做。正好程阁老题本数次,希望成立“都水清吏司”、“厂矿清吏司”和“建筑清吏司”。可惜现在朝廷在各专门方向的人才实在有限,所以三个清吏司的组建过程十分艰辛。

有时候难免让人觉得,随便派个识字的人就能去任职的日子实在太轻松惬意了。

这些动作都落在于泽海眼中,知道皇帝要重用这个钱敏,不由心中泛起了一丝得意。当初正是他力排众议让二十出头的钱敏出任总工头,对他算是恩情似海。当然,钱敏也算识相,这些年来没有少过孝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