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 蒸汽机车2(3 / 4)

加入书签

虽然只是因为功劳见过一面,但因为玻璃厂带来的极高利润,使得他并不容易被人忘记。

“正是微臣。”张小荣连忙起身行礼。

作为陪客,很多时候只是个摆设,没想到竟然享受了主角的待遇。

“你不是调入工部任主事了么?”徐梁笑问道。

“回陛下,臣是京师大学堂的客座教授,今日来给一年生讲实验方法的。”张小荣是最早对实验进行系统归类的人,并且写了一本小册子,从而得到皇帝的青睐。

“陛下,即便是格致之学,也终有尽处,到那时又该如何?”王徵问道。

徐梁手指朝下,做了个两条腿走路的样子,道:“到那时,人们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已经远不同于古之圣人,自然有人会在经史文丛之中,发掘出新的哲思道理。而这些‘思想’,一样会反过来让自然科学进一步往前走。”

“如此循环交替方是阴阳相推昭昭近乎象矣!”王徵如同醍醐灌顶,茅塞大开,颤声叹道:“恨我时日无多,终究不能见到陛下所创之盛世大明啊。”

“先生何出此言?”徐梁道:“现在先生已经是掌舵之人,且保养好身体,提出想法便是了,具体的事便让学生弟子们去做吧。”

王徵叹道:“说到想法,长庚才是不世之才,远胜老朽啊,可惜不能专心。”

虽然这本册子在某些尖酸刻薄之辈口中,成了“加加减减,上上下下”的废话集录,这的确符合科学实验的特征:实验无非就是在不同条件下取得不同的结果,加温降温,加压减压,记录测量结果,大量工作都可以由学生操作。

张小荣也不以为怪,甚至用这些挪揄之言作为记忆口诀传授给学生。等他知道宋应星在江南研究化学。更是直截了当道:“化学实验根本不用设计,有什么东西都往烧杯里扔就是了。”话虽偏颇。却也形象,只是扔的方法比较讲究罢了。

“不错不错,”徐梁道,“总结现象,探寻原理,总结归纳一步都不能少。你的实验方法论,熊先生的公式总结,都是大明的宝贵财富。要传给每个学生。”

徐梁从未忘记过宋应星,不过现在看来,还没有到召他回来的时候。

与王徵等人吃饭地点定在教授食堂。

从形制上而言,这里与后世的大学食堂没有任何差别,不过因为食不言的习俗,整个用餐过程显得有些沉闷,每个人都专注着自己眼前的食案,等地位最高者吃完之后就停下筷子。

徐梁对此已经习惯了,等众人全都吃好,方才将筷子横过来摆放,表示自己用餐完毕。食堂的侍者过来撤了食案,奉上漱口用的清水,再上茶水茶点,这才表示进膳结束,可以说话了。

“那位是张小荣吧?”徐梁看到陪在末座的年轻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