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 派别理论之争(2 / 3)

加入书签

因为这是世界级理论大师才能有资格做的事情。

当《电影周刊》发布出去以后,不仅仅陈清和,有太多太多的表演界从业者站了出来。

他们统一把矛头指向了卫勋。

“简直荒谬,真以为电影拿了一些票房,就能成为理论表演大师了?按照卫勋的说法,那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有体验派的存在!”

“对于自称‘体验派’的卫勋来说,如果哪天他需要演一个死人,那最好的演绎方式就是自己死一次,去体验一番死亡。”

最后如你我所知,柴夫斯基先生得到了世界各国表演行业人员的尊敬。

我不想以最恶意的心态,去揣测卫勋先生关于‘体验派’的解读或者说诠释,但如果你有机会来电影学院走一趟的话,我想你会发现,我的很多学生,他们都很尊敬你,喜欢你。

但你这番不负责任的言论,是在亲手把他们推向火坑。

表演是对角色最自然、最真情的解读,而不是演一个同性恋就要变成同性恋,演一个杀人犯就要变成杀人犯,这是不负责任、且对表演妖魔化的言论。

我希望,作为一个年轻群体的偶像,卫勋先生可以明白自己的影响力,为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责。

“我记得《唐人街探案》里,卫勋曾经出演过一个杀人犯,或许他演之前,去杀了个人?”

“事实上我一直觉得卫勋的演技被高估了,他就是个纯粹的商业片导演,或者说误入电影圈的资本商人。就连他年前那部被人吹捧的《让子弹飞》,在我看来也演的非常无厘头且让人皱眉。”

卫勋划分表演派别的事情,可谓在表演学术界捅了马蜂窝。

本周五,柴夫斯基先生会来我院讲学,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来听一听。

——陈清和。

陈清和的这番回应,其实还是很理智或者说克制的。

而且字里行间不难发现,老教授是个很惜才的人,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他这番话里,本身就包含着对卫勋的喜欢。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陈清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智、客观、冷静的去接受一个20几岁的年轻人,大胆狂妄的给表演划派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