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千禧年代 第1099节(1 / 5)

加入书签

可是,胡正明和梁孟淞这两位摆在面前,那要怎么判断?

方卓对涉及技术的情况还有粗糙的一招,看看龙头企业怎么选。

但是,这一招现在也失效了,因为,台记看起来也存在犹豫,它过去一直支持gate-first,去年却又表态支持gate-last工艺。

然而,据一些消息披露,台记LP、HP、HPL中也不全是采用gate-first,而是两种方案掺杂着使用。

当追赶到一定的距离,跟随策略也值得商榷。

一月份剩余的事务安排,方卓把时间都留给了各家的业务和问题梳理,其中有个越来越让他头疼的问题在于,冰芯内部对于接下来的技术路线有了分歧。

冰芯2009年年度的预算很充足,先进制程的研发不是线性,如今的45nm还在进一步做良率爬升,继续展望的32nm和28nm在材料工艺和技术解决方案上就有些激烈的讨论。

32nm相较于45nm,是在它的基础上改换更好的材料,继续了缩小尺寸的老路,一方面,冰芯有在使用前代的Ge strain工艺,另一方面也在研究第二代high-k绝缘层/金属栅工艺,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而28nm基本就是晶体管平面结构的最后节点,接下来的3D晶体管FinFET、折中的FD-SOI、平面体硅三种技术路径,冰芯在拥有胡正明和梁孟淞两员大将的情况下必定直奔FinFET。

但是,他们两位在28nm的工艺方案上就有些分歧。

方卓从去年就听梁孟淞简单谈过一次这种技术观点的分歧,这个月再看两边不同的阐述,随着研发的进展,各自的优点看起来都很有道理。

这种局面如何定音?

方卓左想右想,首先是自己不能作为技术决策的推手,容易伤害到内部情绪,其次是再多方论证,冰芯之前加入了包含IBM、特许、英飞凌、三星和飞思卡尔的技术联盟,多多交流或许还能有所进益。

如果外部交流加内部研究能推出一个统一的意见,即便错了,保持原有的劲头和氛围就当是经验教训了,总能再继续出发。

方卓把期望的底线放低,尽量往乐观想,最起码现在和近期都还是没问题的。

准确的说,是梁孟淞与邱慈云、胡正明在前、后闸极方案上的意见很不同。

梁孟淞团队倾向于后闸极gate-last方案,邱慈云、胡正明他们倾向于前者gate-first。

前闸极方案是IBM为首的技术工艺,后闸极方案则是Intel公司。

这种技术争端是让方卓最无计可施的,钱都好说,技术领域……他向来是尊重专业人士。

当专业人士有不同意见……他向来是尊重最专业的人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