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章 “为国为民”的东林派(2 / 3)

加入书签

隐约有股,在东林眼皮底下议事,以免那些东林同门心生罅隙的意味。

于是,落座后,郑海珠看看斟酒布菜的黄宗羲,对黄尊素道:蒙古的风土,各部落的明争暗斗,还有这回与正蓝旗的交锋,我路上和宗羲说了不少,回头让他转述给你。黄公,叙叙天津开关之事吧,我猜,工部拨银子慢了点,并非最大的障碍。

黄尊素已经端起的酒杯,又放回桌上。

他熟知对面的女子,素来不拘文士们习惯了的应酬礼仪,但如此开门见山,并且直取肯綮,也着实令黄尊素怔了怔。

你今天才回京,就有人与你说了?黄尊素问道。

当场,黄宗羲的少年意气就拱了上来。他带着一股牛犊子的猛劲,呛了对方几句,上首的赵南星却开言,叮嘱黄尊素不可轻视教子之方和齐家之道,以免子侄不懂长幼尊卑的礼仪。

此刻,随父进京后憋了好多火气的黄宗羲,本想与郑姑姑抱怨,东林臣子口口声声内阁不可成为一言堂,言之凿凿地理越辩越明,怎地连赵公那样的宗师,都会将什么尊卑之礼架在是非曲直之上。

但少年郎再一思量,自己背后对人非议,岂不是和自己讨厌的那些所谓君子在背后议论母亲,也无甚分别了?

黄宗羲遂捺下倾诉的念头,另起话题,兴致勃勃地向郑海珠问起塞外的经历。

如此行了两炷香的功夫,便到了鹤亭楼。

进入二楼雅间,黄尊素向郑海珠致礼之际,对黄宗羲道:敞着门吧,透气些,这个月令,没有寒意了。

黄宗羲照办。

郑海珠浅淡地笑笑,附和着京师就是比北虏之地暖和的话,心里却和方才观察到的黄宗羲的神态一样,浮上几分不适。

男女大防之类的忌讳,是这个时代无法立即根除的陋习,郑海珠不介意偶尔地屈从,但今日知道了鹤亭楼的渊源后,她

感到,黄尊素摆宴此处,显然另有分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