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岩崎家的收藏(2 / 6)

加入书签

李谕尴尬道:“我的确没有印章。”

“好办!”岩崎小弥太说,“我们先帮您刻一枚。”

日本处处学中国,印章的文化也学了过来,只不过和书画一样,日本只学了个皮毛。但这东西风雅啊,日本上流社会喜欢得不得了。

其实李谕将来在国内对印章的依赖挺大,凡是国内交易,基本上没有签字一说,都是盖印。签字主要是西方人用,因为他们更加不会刻章。

国内篆刻大师现在非常多,但远水不解近渴,李谕说道:“我先临时刻一枚。”

就是因为这些功劳,日本海军的高级军官伊东祐亨为表感谢,把北洋海军主力战舰定远号的舵盘拆下来作为战利品送给了三菱。

也不要以为岩崎久弥他们就是因为爱国才做这些事情,都是有实质回报的。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总共有2.5亿日元的临时军费,相当于平时财政收入的2倍以上。

这块肥肉,最后全都到了“三菱”、“三井”等财阀的嘴巴里。

之前三菱与三井商战打得异常白热化,三菱几乎快要支撑不住,双方一看打仗原来这么赚钱,所以也不搞商战了,转头热衷于战争资助。

张作霖之所以被日本人炸死,原因有很多,但总体上就是他不服日本人,不想当日本人的代理人,然后夺回了一些日本在东北的利益。而这些利益中,大豆贸易就与三井等财阀密切相关。

岩崎久弥说:“正好,我这有一位从杭州西泠印社学过篆刻的高人,河井荃庐。”

河井荃庐号称日本印宗室,但实际上和国内那些大师比差了老大一截,但的确已经是全日本最好的篆刻家。

岩崎小弥太肯定知道这是定远号的舵盘,但他并没有避讳让李谕看见,或许在他心里,李谕与自己一样,是个为了钱不拘小节甚至可以放弃底线的人。毕竟他所接触的满清贵族里,一个个卖国卖得没有一点心理负担,尤其是官员中最顶的那位庆亲王,简直堪称卖国之典范。

李谕随着岩崎兄弟来到了他们的办公室,仔细阅读了一下基本条款,与昨天所说没有什么区别,至于更具体的小细节自然要在操作中再完善,只要是关键的货物交付、资金价款、付款条件、违约责任、仲裁条款等关键内容先具备了就足够。

三菱老总岩崎久弥说:“如果先生认为没有问题,就可以盖章了。”

“盖章?”李谕猛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印信,于是问道,“签字不可以?”

岩崎久弥想了想说:“也可以,不过三日之后,还是要补上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