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新厂(2 / 6)

加入书签

傅增湘说:“就是梁鼎芬,只不过他临终前把自己的著述和诗集大都烧了。”

李谕说:“他还真是忠于大清。”

梁鼎芬对西学同样有点研究,毕竟做过张之洞的幕僚,不过他却固执地认为西方那一套不能救中国,中国只能自救,也只有大清才能救自己。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经常说:“今年烧了许多(诗稿),有烧不尽的,见了再烧,勿留一字在世上。我心凄凉,文字不能传出也。”

傅增湘说:“图书馆的财力终归有限,曾经做过北洋政府高级顾问的英国人莫理循离开中国,留下了两万多本用欧洲各国文字出版的论述中国的书籍,可惜我们无力购买。听说有个日本人开出很低的价格,马上就要购入。”

“又是小鬼子!”李谕肯定不能让他们占便宜,“需要多少钱?”

反正李谕一点都不担心,更不会说出什么汉字不亡、国家必亡的话。可惜他们肯定没法体会到汉字在信息化时代的优越性了。

所以没有必要掺和这事。

对了,钱玄同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钱三强,和李谕的儿子年纪相仿,说不定以后还能是同学。

——

次日,李谕在北大讲完讲座,遇见了傅增湘。

傅增湘说:“差不多2万大洋,日本人只出5000。”

李谕当即说:“这钱我掏了,捐给图书馆。”

傅增湘大喜:“就知道李大学士会慷慨解囊!”

“傅总长。”李谕打招呼说。

傅增湘笑了笑:“我已经不做教育总长了,现在是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馆长。”

“那可悠闲多了。”

“确实更舒服,”傅增湘说,“我现在四处搜集流落各地的古籍,填充至图书馆中。最近几位大儒便以友情价卖给了图书馆不少书,其中还有一位当朝帝师。”

“当朝帝师?宣统小皇帝的帝师?”李谕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