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国子学(2 / 3)

加入书签

李曦闻言不由得拍拍脑袋,点了点头,心想也是,能有资格到这国子学里来读书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高官的子孙,他们都是可以不必参加科考的,直接恩荫即可做官,倒是没必要在这些枯腐的学问上下什么功夫。

只是……这跟后世里大学逃课也太像了吧?好歹你也是顶着大唐第一学府的名头啊!

****************************************************************************上午时候,李曦顺利的入了学,然后便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课。

对天发誓,他是真的想认真听课的,可是……听不懂。

当然,也不是完全的听不懂,毕竟前世里也是大学毕业的,虽然文学水平不怎么高,但到底也是无数的大家名篇熏陶过,所以很多东西还是可以似懂非懂的。

来之前李曦知道,国子学五个班级的额定学生都是六十人,事实上随着国朝百余年至今,朝廷里的官员公卿们子子孙孙颇多,这个数额早就超过了,据那天喝酒时李适之说,国子学里的五个班常年的都是保持着百多人一个班的数目。

但是此刻……偌大的教室里稀稀落落只坐了大概三十来人。

探头看去,那正在授课的人穿了一身绯袍,想来还是正五品上的国子学博士。要知道,整个国子学里也只有五个博士罢了,这地位,绝对比后世里北大清华之类地方的博士后导师还要牛上许多的,而此刻,面对着教室里稀稀落落的学子,他正讲授的来劲儿——“……毛注说这首诗是作于幽王时,郑笺却认为此诗作于厉王时,到底是何时所作,历来争论不休,所以关于这一点,本博士也只能告诉诸位,诗以言志尔,吾等向学,年有十五而治毛诗,所求的是这诗歌之道本身的学问,至于他到底是何时所作,出于何人之手,仅为学余之暇戏尔,万万不可扰了读诗之正事。如今,我们且来看这第一句……”

李曦站在窗子外头听得晕晕乎头大也,扭头看看那带路的仆役,指着教室里的许多空座位,小声问:“不是说这国子学里每经处都有百余学子吗?这是……”

那仆役闻言看看李曦,因为这国子学里的学子大多是朝廷高官之后,即便资格达不到的,能进到这里来,也都是有背景有势力的,所以当下听见李曦问,他便很耐心地小声解释道:“学籍上是有百十人不假,不过,那诸位都已经请过假了。”

而且此前在周邛那里拜师学字的时候,周邛也时常的会提到一些诗经啊周易之类的学问,李曦虽听不大懂,却好歹也是粗粗的有所了解了。

可是要认真说起来,毕竟那个闲谈时的涉及,与此时坐在教室里听一个官居正五品的国子学博士给你讲课,那涉及的深度可是截然不同的,换句话来说,博士后导师肯定是很厉害的,但是你让一个小学生去听他讲课,估计十有八九是个听不懂的结局。而眼下,李曦觉得相对于国子学的这些学子们来说,自己确实是个小学生。

“呃……”李曦闻言一愣,扭头看看那些空座位,再看看讲到唾沫横飞的博士先生,忍不住问:“这么多人都请假了?是今天巧了还是……”

许是那仆役遇到过不少次类似的疑惑了,都不用听李曦说完他就已经开始摇头,然后才道:“回禀李公子,这毛诗博士名下共有学子百二十七人,基本上每天只有三十到三十五个人回过来听博士大人授课,其他人大都是以请假为主的。”

李曦再次愕然,忍不住又问:“那……就没人查吗?他们都做什么去了?”

那仆役听见李曦这么问,当下看李曦的眼光就有些诡异了,看那意思,倒好像是想问李曦一句,你上没上过学呀!

不过他自然不敢把这个话问出口来,因此当下便只好耐心的跟李曦解释,道:“做官呀,这学里的不少学子都是带着官来读书的,读书读腻了就回去做官,偶尔来听一堂课就是,博士大人们也都是向来便不会留难的。这边毛诗博士还是好的,您有时间可以去看看春秋左氏传那里,那里好歹只剩下十个人左右会来听授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