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马上任(2 / 4)

加入书签

在他去做这件事情之前,这件事压根儿就不成规模不成气候,也几乎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借鉴,所以,一切都需要从头做起。

在这种情况下,事实上来说,江淮转运使司衙门的具体职权,就连玄宗皇帝自己都不能太清楚的厘定,只能靠李曦一步步的去做,才能逐渐清晰起来。那么,为了能让他尽快的把这个衙门运作起来,自然要赋予他很多会有所帮助的权力才好。

或许再过些年,等到这个衙门真的成了建制,成了固定的艹作系统了,那么只需要担任一个江淮转运使就足够了,但是在眼下,这些职务每一个都十分有用。

户部度支员外郎,可以让李曦更加方便的查阅户部的历年账簿,可以更方便的调度地方的府库,并征集漕粮等。

吏部考功员外郎,让李曦对于一些州府县等各级地方官员都有了管辖权,所谓考功,意即给地方官员们每年的政绩打分,而这些评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升迁等等,可想而知,手握这等权力,那些地方官员们绝对不敢推诿应付,李曦有什么需要借助地方的,都可以很轻松的得到地方的支援和帮助了。

按照皇上的要求,李曦也答应了的,三年,三百万石江淮漕粮的任务,也就是说,一年一百万石啊!这件事,从江淮之地起,一路经漕路往西北来,历经十几处州郡,才达到洛阳,从洛阳再到长安,又是八百里,这一路行来,牵涉到的舟船车马、衣食住行,乃至于地方权益等等,个中的权力简直就庞大到无法估量!

又岂是一个不过区区几千户的下县县令能比的?

虽说他只是江淮转运使司丞而已,但是正使裴耀卿不理事,副使李曦是他的恩主,信任无以复加,想必即便是两位赞事大人上任之后,他也仍可望执掌极大地权力!

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比权力更让人兴奋了。

自打李曦觐见回来,从他口中得知江淮转运使司衙门即将成立,而自己将出任正八品上的江淮转运使司丞,他就已经兴奋地彻夜难眠了,而今早起来,他一个五十多岁的半大老头子,却居然依旧是精神抖擞,此时他手捧天子剑,看上去好像是比李曦还要精神几分。

刑部司门员外郎,这个就不必说了,收艹生杀大权,随时可以介入地方的刑侦、纠察等等事务,顶着刑部的大旗,李曦甚至可以直接插手地方的治安,关键时刻,他甚至可以有权调动地方的驻军来捕盗缉凶等。

至于知太府寺丞,这太府寺,就相当于大唐的国库,虽然只是“知”太府寺丞,还无法真正的插手太府寺的具体事务,但是可想而知,有了国库在背后的支援,李曦要用人要用钱乃至于需要一些专业人才等等,就都有了来处了。

所以,别看李曦担任的这些官职都并不会真正纳入那边各自的官员体系,但是给他头上挂了这些名头,关键时候,却是各个都有用的。

当然,能否把这些官职的作用都发挥出来,还要看李曦具体的本事。

心里大约能理解此时李逸风的状态,李曦便也只是笑笑不语。

他今天上午将会非常忙碌,因为同时被委任了多职,所以他要到许多个衙门去报道,光是这些衙门走下来,估计就要一整天的功夫,所以,说是今天正式走马上任,其实反倒是需要李逸风这个江淮转运使司丞带着天子剑先去代替自己江淮转运使司的衙门里报道。

李曦不是傻子,同样,玄宗皇帝更不傻。李曦敢于狮子大开口一张嘴就要了五个官儿,而玄宗皇帝只是略一考虑立马就答应了,自然是有原因的。

漕运虽然自秦汉之时就已经有了,但是在此前的千年光景里,漕运从来都没有被真正重视过,充其量只是在正常供给之外的一项补充罢了。但是到了眼下,大唐的繁盛富庶远超此前那些朝代,长安人口滋生,对粮食的需要实在是已经非常迫切了,玄宗皇帝这才被迫的不得不开始重视漕运之事。

所以,李曦要去做的,是“凿空”,意即开拓的工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