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战序曲 顺水推舟(二)(2 / 3)

加入书签

宋哲武心中暗笑,故作思索一会,抬头对赵丕廉说:“麓台先生,你也知道,我的第四路军的经济涞源除了靠中央给我的军费,其余的都是靠我的几个工厂赚的钱来填补。这些工厂设在涞源因为交通不便,经营很是不易,我想把这些工厂都迁到太原去,还请麓台先生跟阎主席说一下。”

宋哲武这话可是让赵丕廉吃惊不小,第四路军的军饷高,可是大部分是自己掏的腰包,这是尽人皆知的事,现在虽然蒋介石给他军饷,可是还有很大的差额,这个差额都是由这些工厂来提供的。现在宋哲武竟然主动提出来把这些工厂迁到太原,这无疑是把他的第四路军的经济命脉交给了阎锡山,如果宋哲武不听话,只要阎锡山接管工厂,宋哲武的第四路军就会出现军费短缺。宋哲武此举,就是想向阎锡山表示绝无二心,至此以后一定听命于阎锡山。

赵丕廉惊诧之后,感慨地说:“还是文戈有眼光,比那些自以为不凡的各路实力派们强上许多,现在这个时候只能是同舟共济,才能渡过难关;如果在互相防范,尔虞我诈,必然被蒋介石各个击破。我明天就回太原,向阎主席报告,相信阎主席一定会很高兴的。阎主席知道文戈这次没有拿到河南有些不满,我这次来前,阎主席特意要我跟文戈说,‘河南省主席非你莫属,就包在他的身上’。”

说着,赵丕廉从怀里掏出一张银行本票说:“这是天津美国花旗银行100万大洋的本票,阎主席知道文戈你军费紧张,这点钱给你留着救急。”

宋哲武知道至少他已经取得了赵丕廉的信任,否则这一百万大洋他是不会拿出来的。

赵丕廉故作无奈地说:“阎主席这也是没有办法,西北军已经同意接受中央的整编,其他各路实力派又都各自为政,都是‘众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阎主席现在就是想要有所作为,可是也没有那个力量啊!”

接着又对宋哲武说:“我这次来,阎主席让我转告文戈,‘他在山西,还可以经常接济你的第四路军,一旦他出洋他就顾不了这些了’。这次我带来的这些军械弹药很可能是阎主席给第四路军的最后一批了。他这一走,国内最有实力的地方势力就属你的第四路军最强,‘阎主席让我转告文戈你,要小心应对,实在不行就把军队交给蒋介石吧,或者出洋或者经商,也省得艹心费力还不讨好’。”

宋哲武明白这是阎锡山要赵丕廉来试探他的态度,如果再不表态,阎锡山就会想办法先要对付他了,为了对付他这个肘腋之患,阎锡山甚至会不惜代价地同蒋介石做出某种妥协和让步,甚至也很可能利用西北军的力量来消灭第四路军。

宋哲武表情真挚地说:“请麓台先生尽快回太原转告阎主席,出洋之事万不可行,一旦阎主席出洋,在想回到山西就绝无可能,他多年辛苦建立的晋绥军也会冰消瓦解,不复存在。现在国内各方势力也会群龙无首,都会成为待宰羔羊,一个个等着被中央整编。现在桂系和西北军都无力单独同中央对抗,大家都盼望阎主席能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为大家主持公道。如果阎主席想要有所作为,哲武不才,一定服从阎主席命令,愿为前驱,任凭驱策。”

赵丕廉这时才终于暗暗松了一口气,阎锡山这些天最头痛的就是这个宋哲武的态度,他现在已经掌握了冯玉祥,也就间接掌握了西北军剩下的三十多万人马,另外还有已经跟他做出承诺的唐生智。如果再加上宋哲武的第四路军,仅这些人人的部队就有九十来万,这还没算上早就和阎锡山有联系的刘文辉、何键等人,就是桂系的残部也会在阎锡山和蒋介石动手时助上一臂之力。

反观蒋介石的中央军,这次借着讨伐桂系,蒋介石虽然不顾编遣决议大力扩军,可现在也只有五六十万直属部队,再算上那些态度不坚决的的杂牌部队,能派上用场的大概也只有七八十万的部队,真要是阎锡山和蒋介石撕破脸大动干戈,那阎锡山的胜算可是极大。

赵丕廉虽然心里高兴,可是脸上却没有表露出来,叹了口气说:“文戈的话我一定转告阎主席,只是第四路军和晋绥军的部队加到一起也只有五十来万,还是不可能和蒋介石的中央军抗衡。”

宋哲武神态有些激动地说:“麓台先生,如果蒋介石要用武力解决晋绥军和我的第四路军,即使我们只求自保,只要阎主席把河北的部队都撤回山西,我们五十余万的部队要固守山西,蒋介石没有一百万的部队那是绝对奈何不了我们的。更何况已经有桂系和西北军的前车之鉴,唇亡齿寒的道理各个地方实力派们现在应该理解的更深,他们是不会老老实实地看着蒋介石放手打我们的。”

赵丕廉叹着气说:“文戈的话很有道理,只是人心隔肚皮,阎主席现在已经不敢相信那些地方实力派了。”

赵丕廉的话虽没有明说,可是宋哲武听出来,他还是有点不放心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