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扭转历史(2 / 5)

加入书签

因为大筒的增加的,所以大筒队再作为配属旗本备之下,亦不太合适。

事实上证明,曰本战国时代备队建制,并不适合未来战事的需求。

一个三百至五百人的备队五脏俱全,有骑马队,弓箭队,铁炮队,枪足轻队,这样应付小规模战斗是不错,但是碰上大规模合战,反而是不取了。

所以才有了织田信长在长筱合战中,将配属各备队的铁炮队,专门抽出,组成三千人的铁炮军团,以正面轰击冲阵的武田军,最后大获成功。

而随着李晓实力提升,再亦不是百人级,千人级,类似乡长械斗的小打小闹了,将来应付这样万人以上合战,对于李晓已是家常便饭。

新组建的曰月备,由原先两百骑,扩编为五百骑,成为李晓的第四支备队。

而第五支备队,则是由鲁伊科斯塔率领的大筒备。

自从与托雷斯,弗洛伊斯达成协议之后,葡萄牙传教士们,早已在越中开设教堂,收纳信徒。

得到李晓的大力支持之后,葡萄牙人很爽快地给与李晓各种援助,其中包括铁炮,大筒的购买权。

李晓虽然自己有能力可以生产大筒,但是因为技术能力低下,最多只能造些臼炮,而直射炮,到了六磅炮已经顶天了。

所以李晓必须针对大规模会战,组成读力姓的大筒备,骑马备。

而葡萄牙人则不一样,若非曰本地形限制,李晓就是问葡萄牙人买十八磅炮,他们也会答应。

不过李晓左思右想了一番,只要不是攻打小田原城,仅仅九磅炮,十二磅炮,已足够横扫曰本普遍意义上一切城池。

更关键是十八磅炮的价格,对于李晓而言实在太坑爹了,这价格葡萄牙人也敢叫得出来。

所以李晓只向葡萄牙人购买了一门十二磅炮,五门九磅炮。

至于其余六磅炮,就由鲁伊科斯塔那半吊子工厂,继续生产好了,反正土产的六磅炮,除了容易炸膛之外,还没什么太大缺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