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必然发生的趋势?(1 / 5)

加入书签

就好像街上站着的交警,一个证件齐全遵纪守法的司机会怕吗?

对恶人的全面监控,有些时候恰恰是对好人的全面保护,损失一点个人隐私,民众是承担得起的,因为他们换来的是更安全的生活环境,和一个彻底公平无私的社会背景。

这对于建立初期需要高度民心统一的甲星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所以你们就用这套系统建立了零犯罪率的高度净化社会,真是厉害啊……”郝志由衷地感叹道。

“呵呵,你错了,我们这套全面监控系统,只赏善,却不罚恶。”王琰珂神秘地一笑,“虽然如果用它来打击犯罪的话,几乎是全方位无死角的。

王琰珂这一聪明的制度建设,令甲星成为了真正的“零犯罪”星球,每一个公民自出生之日起,就无时无刻不被这套社会监控体系评价着,像一个永远都在被评分体系鼓励和鞭策着的学生,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为自己在社会上立足打下良好的基础。

“社会分”制度使甲星公民努力去做好人,做好事,做正确的选择,做成功的人,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极为向上的良好风气。

哪怕你走在路上,帮助了一个陌生人,都有可能提高自己的人品道德分值。

而习惯了做一件好事得到鼓励的人们,会更愿意把自己的道德标准制定得高一些,更乐于从事公益性事业,使得整个社会呈现正面、积极、良性循环的局面。

而郝志也当面质疑过这种社会评分体系:“全民监控……它会不会导致公民像被套上了笼头的牲口,只能在鞭子的鞭策下被动生活,会不会造成消极的抵抗情绪?”

但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你所说的那种‘高度净化型’的社会,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你应该懂,人性人心之中难免有一些瑕疵和污点,我们不能跟人性作对,否则社会就会不稳。

罚恶,从来达不到目的。

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的先辈古人曾尝试过用无数苛刻的法律来约束民众,使其成为“好人”,但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惩罚体系从来都是作用有限的。

斩首示众这个制度当初被制定出来是用于威慑群众的,其本意是杀鸡骇猴以儆效尤,然而,到最后却成为了民众围观的综艺节目,成为了大家都喜闻乐见奔走相告的表演。

王琰珂只是微微一笑回答:“全民监控的核心目的是‘赏善罚恶’,这也是自古以来普罗大众的基本需求,也是一个政府核心建立的核心任务。

这是一个很难平衡的问题,赏善过头,容易导致伪善出现,就好像古中国曾经有过‘举孝廉’的政策,东汉末年的人才选拔制度,把道德标准放在第一位,让那些‘道德品质高’的人当官,于是伪孝和伪善的事就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故事,演化到曹操当政的时候,逼得他不得不彻底推翻这一套,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

而进入现代化中国之后,高考体育生加分制度,也曾导致国内“二级运动员”泛滥的情况出现。

可以说,奖励自身的出发点是好的,却往往带来负面的效果,其主要问题就是无法辨别出真善和伪善,全民监控,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大数据背景下,谁也不可能真正的作假。

而真正的好人是不会在意被人记录生活痕迹的,除了必须的隐私,比如卧室这种地方之外,他活得坦坦荡荡,遍布全社会的摄像头监控器对他来说根本形同虚设,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