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舌战御书房(1 / 2)

加入书签

御书房的门打开了,童贯、杨戢、王蔽三个人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纳头便拜,齐声道:“圣上,请替老臣们做主呀!”

赵佶皱了皱眉头,心里非常不痛快,昨夜他在李师师那里用功过度,一大清早又召见高俅解决林娘子之事,着实是有些发困。但是童贯三个都是他的心腹重臣,不能不给他们几分薄面,就淡淡说了句:“三位卿家都平身吧,如此惊慌失措,好像与诸位的身份有一些不符。”

童贯、杨戢和王蔽三个用眼神交流了一下心思,由童贯出头:“圣上不遣人拿下伤人凶犯东昌府兵马都监张清,臣等就不起来!”

“大胆!”赵佶大怒,抓起龙书案上的一方镇纸掷了下去,擦着童贯的头皮飞了出去。童贯虽说是武职,向来胆大,但也吓得浑身直冒冷汗,杨、王二人更是吓得不住的颤抖,一时之间,是起来不是,继续跪着也不是,只好把求助的目光望向了高俅。

高俅虽说与童贯等人有矛盾,但好歹也算是同盟,自是不能见死不救?他向赵佶深施了一礼道:“圣上息怒,不要因此气坏了龙体。”

宋徽宗赵佶打量了高俅一番,虽说君臣二人时常相见,但是直到今日,赵佶才发觉高俅保养的比他还要好,白净的脸庞完全可以用面如冠玉来形容,一点儿也不显老。只是,可能是没有睡安稳的缘故,眼睛内带着几丝血丝。赵佶不禁心里长叹一声:“唉,高俅这小子怎么比朕还英俊那么一丁点儿!”赵佶心中有气,说话也未免夹枪带棒的:“高爱卿昨夜没睡好?看来又是替朕分忧了。”

高俅跟了赵佶多年,如何猜不透他的心理?不由心中一凛,急忙跪倒在地:“为国效命,为圣上分忧,微臣纵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一宿两宿不睡又算得了什么呢?”

如果是往日,高俅这一个马屁拍下去,肯定能把赵佶逗乐了。可是今日赵佶正在气头上,根本不吃高俅这一套。他看了看高俅那张貌似情真意切的脸,心中却是越发的不耐烦起来:“说什么为国效命,为朕分忧?高爱卿只怕是忙着为自己的儿子办喜事吧?高俅呀高俅,不是朕说你,你如果是好好为高洁定一门亲事,朕一定大加封赏。可是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为了高洁的一己私欲,设计陷害禁军教头林冲,硬生生将其逼上梁山做了反贼。但这还不够,你又纵子行凶,动用禁军的力量,把林冲的娘子囚禁在樊楼后面的一处宅院里,难道朕的禁军成了你为所欲为的工具不成?”

这话说得太重了,饶是高俅自以为对赵佶非常了解,此时也不禁骇出了一身的冷汗,急忙跪倒在地,高声道:“微臣对圣上之忠心,苍天可鉴。小儿高洁虽然顽劣,遛鸟斗鸡,饮酒作乐倒是有的,但林冲与林娘子之事纯属他人拨弄是非,望我主明鉴!”

赵佶气得脸都青了,怒喝道:“大胆的高俅,事已至此,还敢狡辩?”

“老虎不发威,你们还当是病猫呢?竟然如此胆大妄为,威胁于朕?不给你们一点儿颜色看看是不行的。”赵佶心里很是得意了一把,面无表情道:“看在高爱卿的面子上,就不与尔等计较了。你们既然喜欢跪就跪着吧,朕先行一步了!”赵佶说着,一拂袍袖就向外走。

高俅此时是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道:“圣上既然说林娘子被犬子绑到了樊楼后面的一所宅院内,何不令金枪班前往搜查,如果真的搜出林娘子,微臣愿意以死谢罪!”

赵佶在位多年,虽说一大半心思用在了修道和风月之上,但他并不是个笨人,自然明白此事大有玄机,如果不是李师师说谎,就是高俅事先听到风声,把林娘子转移走了。这般无凭无据的,再追查下去,也是没有结局。赵佶换上了一副笑脸,道:“高爱卿,此事可能有些误会,希望高爱卿和高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你退下吧。”

“若不是圣上明察秋毫,微臣及犬子此番就要蒙受不白之冤了。”高俅磕头如捣蒜:“能遇到圣上如此英明的君主,微臣之幸也!大宋百姓之幸也!”

就在这时,御书房外有个小太监轻轻敲了敲房门道:“启禀圣上,枢密使童贯、太尉杨戢、门下侍郎王蔽三位大人联袂而来,非要求见圣上。”

高俅心想:“你们三个终于来了,想必是为了你们的宝贝儿子被人踢爆卵蛋之事而来。”有高山的燕子楼在,所以高俅在进皇宫之前就知道了“汴京三郎”的悲惨遭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