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太平秋 第四十九章、禁区(1 / 3)

加入书签

但不是温月的家。

她是观日区人,她只在乎行动局在紫霞区的总部在哪里?

隐藏记忆?

一个将死之人,又能抵抗多强烈?

大不了一个个搜过去,区区二十三年人生,又能多长?一个逃兵役的女人,意志又能比温月这个历战余生的保卫局探员强吗?

行动局选择在紫霞区,作为在地下与保卫局扳手腕的主战场,有其深刻原因。

龙山地下城七大区,玉藻、观日、织女、锦屏、紫霞、捺钵、铁壁。第一区首都玉藻,其防卫森严不必多说。铁壁区乃是国防军驻地,如何能动?

捺钵区为整个地下城供应食水,70%强的垂直水培农场建立于此,只要地表一日在粮食上仍有求于地下,捺钵区就一日只会暗潮汹涌,不会巨浪滔天。

观日、织女、锦屏是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在过去二十年间向地表转移产业的大趋势中,这三区的初级工业最早迁去了地表,也率先享受到了地表工业崛起的红利,因此生活水平总体尚可,是地下政权难以动摇的基本盘。

这三区居民不允许有大幅义体改造,不允许以武犯禁。监控密布,加之三区民众普遍仇视地表,行动局难有渗透余地。

紫霞区则集齐了乱世该有的全部要素。过去一百年来,紫霞区的重化工业提供了地下城赖以维持、扩张的物资要素。

但在最近的二十年,在地下城壅塞污染与地表亟待开发的动力下,紫霞区引以为豪的大型重工企业大量拆迁转移去地表,本身一步步沦落成落寞的老工业区。稳健持重的长子掏空积蓄养活了五个弟妹,百病缠身后,却得不到多少补偿。

无法搬运、只得为了运转而运转的老工业。为了工业生产而率先推行的全义体改造被证明侵蚀人性,斑驳枯黄的筒子楼里的老工人还记得他们光辉的历史,不愿低下头,便成了原罪。

骄傲却桀骜的工人,历史辉煌却因此成了包袱的地区,敢于人先却后患无穷的道路。这就是紫霞区。

这是千千万万个被迫走去地表的洛北晴,原来的家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