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消失的佛寺(1 / 3)

加入书签

晚钟已经敲响,夕阳最后一抹残光也被天边的黑云所吞没,大雄宝殿里寂静无声,仿佛空无一人。

而恰在此时,一直双目微闭、沉默不语的高僧们突然吟唱起佛经来,这是每天雷打不动的晚课,而吟唱声在此刻听来,却犹如挽歌一般,唱尽了世间的疾苦和悲凉。

吟诵完佛经后,高僧们纷纷起立,双手合十,一个跟着一个离开了自己打坐的位置,排成一行,在大雄宝殿里围绕着释迦摩尼转圈瞻仰。

他们口中一边再次吟诵着经文,一边缓缓走动。

绕佛三圈之后,他们又重新坐回到当初的位置。

经叶真这么一提醒,我们立刻就结束了关于大法华寺是否建于地下的争论。

不管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我的眼前仿佛已经穿越时空,看到了法华寺的前世今生。

那些充满智慧的高僧们在密林中坐而论道又奔走勘察,着眼现在又面向未来,最终决定了法华寺所在的位置和主配殿的布局、陈设;

翟家的先辈们仔细聆听着高僧们的想法,挑灯夜战,在图纸上写写画画,组织了大批工匠,在这崇山峻岭之中,修筑成了气势宏伟的法华寺。

法华寺开寺即巅峰,不仅坐拥五台山佛教圣地,还有一大批高僧大德愿力加持,在大唐年间一经建成便声名远播,虽山高路远,但来朝者众。

毕竟,路途上的千难险阻,也恰恰是对修行之人恒心和毅力的考验,是对向佛之人的虔诚和佛心的明鉴。

于是,全国各地的信徒久闻其名,纷至沓来,法华寺在佛教极其盛行的唐代达到了极盛的顶峰,每日信众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然而,大唐兴盛300年后便走向了灭亡,从此诸侯割据,纷纷自立为王,战火不断、民不聊生,中国进入到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代。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法华寺的高僧们再次围坐在香烛摇曳、香气缭绕的大雄宝殿里,举头三尺便是法相庄严的释迦摩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