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 头脑风暴(1 / 2)

加入书签

这些场景,都是冯理生在剧本就写着的时间线,他是按照这些时间线,将吴秋拾的这一路行程分成了几个小节。

那些光亮度,象征着吴秋拾对于自由,对于生命的渴望。想要在生命的最后,燃烧自己的梦想。

这些都是蔺丛自己理解的,金文一也是在蔺丛说了之后,才明白过来的。

对比自己拍摄的很多场景,的确能感觉到他在饰演吴秋拾的时候,在登上山顶看到日出的时候,他展示给冯理生的是一种追寻梦想的脚步,刚刚开始的感受。看到魔都夜景的时候,也是一种璀璨明亮的心态,初次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再辣都的那一系列遭遇,因为拍了很多次,时间也距离现在不远,金文一印象最为深刻。

那是一种不安,焦躁,面对生命,无论是冬天的生命还是自己的生命,惶惶不安的心情。就像他被赶出酒店走在马路上的看到的路灯,无助而脆弱。

因为没有过多的台词,掌镜的人也从冯理生变成蔺丛,剧组拍摄的进度逐渐地加快了脚步。金文一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好,就像剧本里的男主角一样,享受自己和大自然的交往。将身心都寄托于这青山绿水间,

金文一也在拍摄间隙和导演沟通,和蔺丛聊着主人公的心态转变,以及被掩藏着的不安。很多金文一的构想,都通过和蔺丛聊天,得到了解答。

之前因为和冯理生闹变扭,金文一和他说了,冯理生也没有多理睬金文一,只是要求他继续释放他的情绪,没有说明为什么。几次下来,金文一也就没有再去问冯理生,转而自己研究了。

实际上是冯理生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他研究角色还没有金文一研究来得深。他心里模拟自己是男主角,很多表情还没有金文一来得细腻,这让他也不知道怎么开口。可是金文一的拍摄效果就是达不到他的准则,于是就打发走金文一,趁着金文一多种表情的转变,他再从金文一的表情中,抓住一些细节。

他是靠感觉来演的戏,和金文一这样捏碎了研究的类型是完全不一样的类型。于是乎第一次做导演,他也无法指点金文一太多。

等到赶出拍摄的那些镜头,都是在朝霞的时候拍的,按照蔺丛的话来说是凸显了一次黑夜的过去,吴秋拾的心态又重新回到美好的正道上来了。

听蔺丛分析完,金文一真的对蔺丛刮目相看。

他回想两个合作《深爱》时,蔺丛也让他在第一个镜头,借由抛戒指盒的动作表达出男主角的玩世不恭,对于承诺没有他想象中那么认真。然后和女主角擦肩而过,将戒指盒掉到地上,暗示他感情的终结,以及和女主角的牵连。

然后之后其他的种种小细节,越想越清晰,越想越觉得蔺丛的厉害。赵连这个编剧是肯定没有想那么多的,《帝国》中的细节设计很少,完全没有《深爱》中这样从第一个镜头就开始设计。再加上《深爱》的剧本本来就是赵连发泄自己在网络上被忽视而临时创作的。当然不可能会细想这些情节。

而之前的那个心结,因为金文一没有给他面子,冯理生也准备晾晾金文一,等过段时间再和他继续和好。

如果没有蔺丛的话,那么他们或许就真的按照冯理生所构想的这样发展下去了。

蔺丛不同,他和金文一之前就合作过电视剧,两个人在角色的研究上,也是属于同一个类型,想要做到每一个镜头都有寓意,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所有场景以及细节都捏碎了研究再研究。

所有当他拿到冯理生给他的剧本时,他就已经研究了很多了。再加上和金文一一起讨论,两个聚在一起的头脑风暴,研究出冯理生剧本中,有一个象征性的标记,然后顺着这个标记一直深入研究下去,倒是被他们研究出了不少就连冯理生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东西。

日出,夜景,路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