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量子通信塔(2 / 3)

加入书签

樊希伦院士笑了一下:“周部长,我只是说携带的量子用完了就没用了,不是说整台设备没用了。”

说到这里,樊希伦院士又操作了一下全息影像,调出了一个跟试管一样的器件:“这个东西就是保存量子的,设备中可以放200个左右,用完了再补充了,跟加油一样,现在有鸾鸟去一趟也就46个小时,方便!”

周正峰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虽然看起来比较鸡肋,但总归是一项突破。

现在的通信从从火星到地球,完成一次信息传输,最长需要43分钟,最短需要5分钟,与传统相比,量子通信已经具备极大的优势了。

……

“最后这个天线则是将量子传递的信息转变成电磁波的形式,因为目前的通信设备无法完成量子的解密和通信,只能先转化后再接收……”

樊希伦院士介绍着一个一个电子元器件,虽然只是一句话,但其中的技术难度和制造难度可以说是目前整个地球最复杂的,光刻机在这台设备面前就是个小弟弟。

量子隐形传输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完美复制一个粒子,第二则是量子态的测量,因为一旦测量就会破坏原有的量子态,量子态遭到破坏,信息的传输就失去了意义。

如果不是陈诺的,这两个难点不说五十年了,二十年内绝对不会有突破。

技术的发展就是这个样子的,一步一步的突破,0到1是很难的,但1到100就简单多了。

果然,还不待他思索完,樊院士的声音再次响起。

如果不是天工项目组的技术有了突破,制造出了高精度机床,即便技术突破,也无法制造出来。

如果不是鸾鸟,他们连测试的实验场地都不可能有,毕竟这玩意号称是鬼魅似的远距离作用,没有足够远的距离,测出的结果一定是存在偏差的。

“陈教授,目前来说,我们采用是在地球做好量子的克隆工作,让设备携带一些量子,然后送到远距离的地方,后果就是一旦携带的量子用完了,那通信就失去了作用,目前克隆的量子可以保存一年的时间!”

陈诺没有说话,但周正峰却是愣住了,好奇的问道:“樊老,您的意思是这玩意就是一次性呗!”

“不是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