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皇上你好吗(2 / 7)

加入书签

不过,那时候大明百废待兴,读书人都是宝贝,朱元章虽然心中不情愿,却也只能忍着。

直到有一次,茹太素又上了一份奏疏,朱元章一想到那些生僻字,实在懒得翻阅,就命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结果足足念了一个多时辰还没有念完。

更加要命的是,中书郎念了一万多字,朱元章听的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这货在说什么。

终于,老朱同志破防了:“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

老朱的脾气,那是说干就干,直接命人把茹太素召入宫中,暴打一顿,以解心头之气。

朱祁镇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我是来批阅奏疏的,几百份奏疏堆在面前,哪有时候和你们嘘寒问暖?

紧接着,拿起下一份,发现……还是同一个人写的!

而且,这份奏疏没有废话,一上来就是干货,洋洋洒洒上千字,句句鞭辟入里,条理十分清晰。

朱祁镇愈发感到疑惑,看到怀恩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便问道:“怀恩,这是怎么回事?”

怀恩尴尬地笑了笑,然后小心翼翼地说道:“皇上莫非忘了,此乃……惯例……”

第二天,气消了之后,想起那份没念完的奏折,于是就让王敏继续念给他听,又过了大半个时辰才念完,据说那篇奏疏,足足写了一万八千字。

不过,老朱同志还是办实事的,虽然将人揍了,但是奏疏上请奏的内容还是批了。

“什么惯例?”

“就是……自太祖皇帝时期,问安的奏疏和叙事的奏疏一般都要分开。”

朱祁镇这才恍然大悟,好像在大明,确实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事情还要追朔到明初,当初有个叫茹太素的文臣,此人自幼饱读诗书,非常有才学,而且还有一个文人特有的习惯,那就是卖弄文笔。

经他手写的奏疏,动不动就是洋洋洒洒几千字,而且还有不少生僻少见、晦涩难懂的词语,以至于朱元章每次看到他的奏折就头疼不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