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益州篇 四十三 隐居生活(1 / 2)

加入书签

小胡子得主公称赞,更是高兴,越发卖弄起来,黄承彦摇头笑道:“只是这好面子,好卖弄的毛病改不了,终有一日当会吃上大亏。”

小胡子

听黄承彦如此说,略显尴尬,只是呵呵一笑,连忙道:“弟子,知道了,知道了。”苏真和黄承彦见他样子古怪,齐齐大笑起来。

众人哈哈大笑之时,却从院门外传进一个声音,声音正气十足,饱满有力:“不知先生因何事如此高兴啊?”

苏真循声望去,只见一人推开院门,脚踏实地,信步而入,此人生的一表人才,剑眉星目,玉树临风,然而其声音,其做派却又给人一种踏实厚重的感觉。

黄承彦隐居之所位于西城西郊的一座山岗之上,因着生活用度自有小胡子供应,衣食无缺,黄承彦闲来无事,不愿虚度时日,便索性在此处办一私塾,每日里教教周围的懵懂小子识字念书,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又从不收分文学费,因此得到当地人的一片赞叹之声,久而久之,他所居之山岗便被呼为‘黄冈’,如今在西城已经小有名气,时常会有青年学子来坐而论道,挥斥方遒。当然有空余时间他也会指点小胡子一二,小胡子也因此受益匪浅,获益良多,此次定计擒苏凌,兵不血刃,小胡子居功至伟,深得苏真赏识。

苏真从小胡子嘴里听到‘黄冈’二字时,怎么听怎么觉得怪怪的,心中暗觉历史荒唐之时,那‘黄冈’已经到了。苏真抬头看时,好一座高()岗,背靠青山,左依溪流,前面竹林幽径,自然环着那竹楼形成一个院落,院中一颗青松宛如华盖,下面有一石桌,数个石凳,此时正有几个童子书声阵阵,好一个世外桃源,踏入‘黄冈’那一刹那苏真好似觉得轻松了许多。

黄承彦见苏真到来,便让童子们散了学,黄月英早就按捺不住,飞奔过去扑在爹爹怀里,此时她不再是冷静军师,而只是一个女儿,黄承彦抚慰良久,黄月英方进竹楼去寻自己母亲。黄承彦笑着招呼苏真在那石凳之上坐下,跟来的只有小胡子一人,他与黄承彦已经很是熟悉,嬉笑道:“主公,老师但请安坐,我胡不可来伺候。”说完,连忙屁颠屁颠的去烧水沏茶。

苏真看着小胡子的背影,拱手谢道:“多谢先生指点于他,真感激不尽。”

黄承彦闻言,苦笑摇头道:“某非为你,只是为我那女儿,你身边多一个人才,便多一分力量,也不用我那女儿事事操心。”

黄承彦起身笑道:“我当时是谁,原来是伯苗,许久不曾来今日却是来的巧了,我这儿也有一贵客,你我平日多有谈起,今日正好结识。”

苏真此时只是听着这伯苗耳熟,却一时想不起来是谁,不过他知道黄承彦向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定然不是泛泛之辈,连忙起身,拱手行礼道:“在下扶风苏真,苏羡之。”

那人闻言,赶紧控背躬身,抱拳还礼道:“苏平西大名,邓芝闻名久矣,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此时的苏真经过许都这一番历练,已经颇有人主气质,战场之上积攒的杀伐之气和灵龟儿所形成的文人气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自有一股慑人的风采。

见惯名人的苏真此时已经不会和当初一样激动的叫出声来,不过依然在心中将邓芝,邓伯苗念叨数遍,自己真是捡到宝了,嘴上连忙谦虚道:“些许虚名,何足挂齿。”

黄承彦老奸巨猾,一眼就看穿苏真心中主意,也不点破,笑道:“伯苗,来,快入座。”邓芝闻言点头,快步走到桌前,又向苏真略一抱拳,方才坐下,苏真见他坐下,才跟着坐下,贼心真是昭然若揭。

“说来,苏真更得感谢先生。”苏真叹道:“此次能从许都平安归来,多亏月英从中策划,若无她,我是定然不能归来的。”

黄承彦答道:“听苏平西语气,显然此次许都之行是有悟于心,何不说来听听。”

“我这人最易骄傲自满,小有成就便洋洋自得,现在想来自己真是小觑了天下英雄,许都之行实在是险到极点,更是赔出数人性命,便是我也差一点便回不来。”苏真现在说来,还觉得额头冒汗,曹营之中实在是人才济济。

黄承彦笑道:“苏平西也不要过于妄自菲薄,你至少还知道自己缺点,以后多想着你身后还有汉中数千儿郎,不要轻易冒险便是。”

苏真点头受教之际,小胡子已经沏好茶水,端了上来,苏真见小胡子将沏茶那一套也学的有模有样,赞道:“不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