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5章:冻疮(3 / 3)

加入书签

局部按压可褪色,去压后红色逐渐恢复。严重者可发生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或溃疡,愈后存留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痒感明显,遇热后加剧,溃烂后疼痛。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冻疮多见于女性的股部,临床上有特征性呈蓝红色浸润性的斑,对称分布在过度肥胖的股外侧面,偶可有继发性溃疡和常合并毛囊性角栓。这些损害完

全与冷暴露有关,且在温暖环境中消退。按照中医的说法,冻疮是指人体受寒邪侵袭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相当于西医的冻伤。局部性冻伤者病情较轻,以局部肿胀、麻木、痛痒、青紫,或起水疱,甚

则破溃成疮为主症;全身性冻伤者病情较重,以体温下降,四肢僵硬,甚则阳气亡绝而死亡为主要持征。冬令时节或寒冷潮湿环境,加之平素气血虚弱,或因饥饿,或因病后,或因静坐少动,寒邪侵袭过久,耗伤阳气,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而成冻疮,重则肌肤腐

烂。

此外,暴冷着热,或暴热着冷,也可致气血瘀滞腐烂成疮。若寒邪太重,耗伤阳气太过,则可因阳气耗竭而亡。

这样看病不用钱,当然有许多人围了过来,然后开始找萧晨看诊。

这大冬天,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疾病,就是冻疮。

按照西医说法,冻疮常见于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易复发。

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

其发病原因是冻疮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

萧晨开始要治疗的患者,就是眼前这位年轻女子,看外貌是一个东洋年轻女子。

“小姐,你会华夏语吗?”萧晨问道。

“老道长,你看出我是东洋人?”那位东洋年轻女子没想到,萧晨还真的看出来了。“小姐,我是萧半仙,这华夏人和东洋人还分不清?你的病我也不用检查,就知道在你的臀部那里,因为天气寒冷,引起冻疮,现在症状是极度瘙痒,又是糜烂的情况。”

此外,患者自身的皮肤湿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

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因素均可致使冻疮的发生。

冻疮好发于初冬、早春季节,以儿童、妇女和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多见,这些患者常伴有肢体末端皮肤发凉、肢端发绀、多汗等表现。

皮损好发于手指、手背、面部、耳郭、足趾、足缘、足跟等处,常两侧分布。

常见损害为局限性淤血性暗紫红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边缘呈鲜红色,表面紧张有光泽,质柔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