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货郎VS小霸王(1 / 4)

加入书签

看到孟记茶坊,陈阳心中一动,顿时有了主意,挑着货担就走了过去。

大街上人来人往,有些拥挤。陈阳挤过人群,快走到茶坊的时候,恰好见到有个中年妇人站在门口,有些眼熟,正忙着张罗,不禁多看了几眼。这一看不打紧,陈阳瞪大眼睛,热血顿时上涌。

那人的样子,像极了昨天遇到的那个老太太,只是更加年轻罢了。

想到“昨天”的事,陈阳气的双手发抖,忍不住要走上前问个究竟。无奈,茶坊的人实在太多,他身上又是挑着担子,一时半会,竟是挤不进去。

走了两步,看到中年妇人忙忙碌碌,并不会离开的样子,陈阳反倒不急了。心下一转,嘴巴一痒,摇起拨浪鼓,便喊出了一阵叫卖声。

经过陈阳的亲身示范,陈茂学茅塞顿开,后面的对联,说什么也不让陈阳写了。一把抢过毛笔,铺开纸,刷刷的就写了几十幅。

还别说,毕竟是资深老书生,写的字就是比陈阳这种外行写的好看。

等写的差不多了,陈阳收起对联,挑起扁担背着筐,哼着小曲打着鼓,麻溜的就出了铺门。

走到门外,但见人来人往,摩肩擦踵,车如流水马如龙,满街都是叫卖声。街上的人形形色色,寒风中,不时的哈出白气。尤其是有些小姐丫鬟,也混在人群中在街上闲逛,地地道道的古装,煞是养眼。陈阳忍不住感叹道:“都是爷的菜!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小姐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由于长期走街串巷,他对这座城市还算熟悉。这里被称作大名府,外城周长四十八里,形似卧牛,因此,附近的老百姓常称“四十八里卧牛城”。

“来买年货来!来买年货!才离瓦市,恰出门房,迅指转过大门堂,回头便入看花台,须记得大名府故老流传陈家郎。这里是门头里造,道地里收,有香烛、硬纸、灯油、大红蜡,又有黄纸、泥人,火石,鞭炮响。你要挂对联这有的是,咱横着送喜竖着送福,挂在门头,保你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好运连连,万事如意那个棒,叮啷,叮啷,叮格哩个叮格哩根啷……”

声音清脆,唱着唱着,不自觉的还带上了Rap的风格,节奏感十足,把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好!”众人纷纷喝彩。

众人转头往陈阳这边一看,仿佛见到了什么可怕的事物一般,脸上的表情也渐渐凝固。不知谁先喊了一声:“小霸王来啦,大家跑啊……”刚刚还聚在一起的人,呼啦一下子做鸟兽散。

不仅如此,整个大街上的人都纷纷躲避,许多铺子,甚至准备着要安放门板。

大名府又叫北京,是朝廷的陪都,算是本朝数得着的大城市。陈记杂货铺位于外城西郊西大街安正门外,毗邻大运河,门前就是繁华的商业街。毕竟是祖上留下的产业,地理位置好的没法说。只是,他这个老爹一心想着读书考功名,对经营毫不上心,老妈又没多少商业头脑,小铺子经营十分惨淡。

陈阳扛着货郎筐,手里拿着拨浪鼓,十足的货郎打扮。除了对联,他的筐子里还有不少别的东西,什么泥人、黄纸、香火、灯油、蜡烛、火石、鞭炮,主要是过年用得到的玩意儿。

既然是卖对联,自然不能把对联放在筐里,至少要先找个地方挂起来。

空气非常洁净,抬头一看,就能看出老远。与陈记杂货铺临近的还有不少店面,放眼望去,大街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牌匾。何记生药铺,王记麻油店,洪记布店,王记米店,刘记肉铺等许许多多的店铺错落的布置在大街上。这些店铺的牌匾和屋顶上,都盖着厚厚的一层雪,满是冬天的味道。

街上最醒目的,是一家叫做卢家酒楼的高楼,至少有三层高,把整条街都占去了十分之一。人最多的地方,却是一家叫孟记茶坊茶水店,一大群人坐在外面,听说书,看唱曲,品茶聊天,热热闹闹,俨然成了西大街一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