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李菡瑶,你在哪里(3 / 4)

加入书签

林知秋在工坊向来人缘好,尤其是女人缘好——纺织工坊就是女人多——大家都因此同仇敌忾,等听说两位少东家也被关起来了,更加群情激愤。

天黑时,范大勇来了。

刚才他与齐县令联手,封锁霞照城水路进出口,他则带着一千禁军赶去杏花巷,查封了李家别苑和太平工坊,捉拿李家人。结果,别说李家人,便是李家心腹下人和管事,如李菡瑶的六个大丫鬟,如墨管家等,一个都没拿到,倒是工坊的工人和管事一个都不少。

他没有滥杀织工,只命人严加拷问那些管事。这并非他心善,对于李菡瑶的人,他是不会手软的,他肯饶恕织工,是因为这工坊和工人已被他看成自己的,他留着他们,是要作为结盟条件转给刘家,并赚取军费。

安排已毕,他才回到刘家。见刘老爷这里也是一无所获,不由心中发狠,命人将林知秋的老母拘了来,当着面威逼林知秋:“你若不说实话,你母就要受罪了。”

他回想之前刘诗雨跟范大勇、刘老爷的对峙,为她的风采所折服。嗯,他又有了一幅刘姑娘的画像腹稿,等回家就画下来。唉,什么时候能回家?

好饿!

可见,书呆子也是要吃东西的,刘诗雨说他不食人间烟火、吸风饮露,证据不足。

刘老爷反复审问林知秋,问他之前带少爷和姑娘去林家,到底是会什么人去了。

每一次他都回答“修意匠图稿。”这并非他有多机智,或者他跟刘嘉平心有灵犀,完全是他日常干的就是意匠这个工作,所以顺口便扯了出来。

说罢,令人给林母上拶指。

真正机智的是刘嘉平。

他算准了书呆子的个性。

刘老爷听了十几次这个回答,渐渐动摇了:莫非他们真的是为了修图,没有别的?

林知秋数次昏迷,又数次被水泼醒,疼痛加上寒冷,渐渐发起高烧,脑子也迷糊了。他在心底反复告诫自己:不能说,千万不能说!死也不能说!

范大勇建议刘老爷在工坊审问林知秋,是为了震慑织工们。库房传来的阵阵惨叫,的确令织工们畏惧,却也成功地激发了他们对官兵的憎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